數(shù)學研究報告范文
小學數(shù)學課題研究工作報告范文
一、課題研究的概述
(一)、研究內容及目標
1、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引導學生在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合作、學會生存發(fā)展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2)通過優(yōu)化教學活動過程,達到教學活動氛圍和諧化、教學活動過程審美化,使教學過程由高耗低效轉變?yōu)楹椭C高效。
(3)、探索和諧課堂構建的策略及機制,最終形成師生、生生,師生與環(huán)境高度和諧的理想課堂。
(4)、改革課堂教學評價制度,促進學生素質和諧發(fā)展。
(5)、通過研究,激發(fā)教師課堂教學智慧,使教師掌握和諧教學的內涵,享受專業(yè)成長的快樂。
2、研究內容:
我們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課堂教學和諧性的要素:
課堂教學中人的因素是最為關鍵的因素。無論是教與學的活動,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過程的設想和推進,教學方式方法的選用,都是圍繞著學生——發(fā)展著的人來進行的。教師因素:
首先是正確的教育價值意識.這里指兩個方面:一是面向所有學生,二是對學生的各種素質進行培養(yǎng)。單純學科教學的想法應當調整。事實上,教學目標有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如學生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和鞏固,心情的調控,正常的教學程序的建立和優(yōu)化,認真細致的習慣,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科學的思想方法的培養(yǎng),滲透德育教育等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
還有是主渠道和效益意識.學生一天的學習時間里,課堂占主要部分。學生在每一天的學習中成長。他們的成長需求是多方面的,作為育人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責無旁貸,既教書又育人。
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意識。這里有一個參考系的問題,我們的課堂教學好不好,根本上取決于學生。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高,教學藝術水平高是基礎保證,一節(jié)好課根本在于,大多數(shù)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思想修養(yǎng)上有多少真正收獲,這些收獲對學生現(xiàn)在的近期學習的目標和長遠的發(fā)展有多大幫助,這應當通過學生來體現(xiàn),心中要有學生.即教師是服務,引導,指導,而不是主導,更不是包辦。
還有教師的教學藝術素養(yǎng)、教學實踐能力,在建構和諧課堂教學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學生因素(這里我們是站在和諧課堂教育的要求來思考)學生的價值意向心理特征分析:
首先對于小學生,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形成,有意無意在思考這類問題,但又有不夠深入、不夠全面,容易受外界影響,而易于變化的特點。筆者認為,提價值意向可能更為恰當;他們的身心正處于較為劇烈發(fā)展變化的階段,新鮮感強易于接受新事物,對周圍的人和事的接觸有自己的看法、有時又身不由己,自覺或不自覺地對事物現(xiàn)象進行歸納和概括。在是與非、對與錯、美與丑等的標準正在形成和建立,而又不是很完善;在現(xiàn)在和將來和長遠發(fā)展的架構上,還處于變化和調整中。這些特點都是我們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當具體分析和考慮的。因勢利導、適宜適度,為構建和諧課堂教育創(chuàng)造條件。
還有智力因素。學生的思維、語言特點和興趣方向、學生的認知結構的分析。一般而言,正常學生的智力水平差異不大,但個體對某一方面或某一方向的關注程度、敏感程度,和在嬰幼兒階段、小學、初中階段的感知學習情況不同造成不同學生個體在不同學科學習上的認知結構差異。通俗說法是,啟蒙入門的早晚。就基本能力和思維能力仍不會有太大差距。學生的這種差異使班級集體中的個性化十分明顯,給班級授課這種課堂教學,造成一定的現(xiàn)實困難。而這是現(xiàn)階段還不能有太大改觀和不可回避的客觀現(xiàn)實。同時,每一個學生又都存在很大的發(fā)展空間,這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努力空間,也是師生建構和諧課堂的基本條件,構建和諧課堂教學,就是最大限度地整合,盡可能多的學生的各種有利于因素,包括學生的認知水平充分地調動起來。
非智力因素、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主動養(yǎng)成和發(fā)展分析。這里著重考慮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心理因素,二是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心理因素的根本,是讓學生喜歡這門學科,喜歡課堂教學,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并且使自己的知識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這方面,是建構和諧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職業(yè)教師素養(yǎng)和能力體現(xiàn)的重要內容。這方面能否做好,是課堂教學好與差的基本前提,這是解決學生會學的問題。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是學生學好的技術保障,是解決學生怎么學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認真、求實、科學有效的做事習慣,行之有效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科學、合理、可行的思維方法,這正是教學工作的長期任務,同時也是促進學生進步成功的有效途徑,也為和諧課堂教學的長期性和不斷優(yōu)化推廣提供保證,滿足學生的發(fā)展成功要求,也有利于構建和諧課堂教學。
教學內容、教法和學法因素
在人的因素上做得很好的前提下,教學的內容、過程、呈現(xiàn)展開的方法和課堂教學整體框架的結構,就構建和諧課堂教學而言,也是不可忽視的。并且在這方面,表現(xiàn)為大量的可調的日常教學研究的工作,重要的是減少隨意性,事前多做分析、研究、比對、優(yōu)化;驹瓌t應當是: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教師自我特點出發(fā),以教學大綱要求為標準,以學生能有效發(fā)展為目標,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思想和原則,來進行內容、方法、方式的優(yōu)選。
歸納起來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如何采取各種方式達成師生關系的和諧(好比種子與土地一樣);
2、部分不和諧的內容如何采取不同的方式使之與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相符合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使之和諧;
3、如何改進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使之符合課改理論,更和諧、更完美。
㈡ 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理論探究法
通過查閱、學習相關理論著作、研究資料。進一步明確課堂和諧性要素的內涵、價值導向及時間操作的要領
2、行動研究法
該課題的行動研究包括:計劃、實施、觀察、反思四個環(huán)節(jié)。
3、案例分析法
收集典型的案例實錄,進行研究分析、反思、形成共識
4、經驗總結法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地總結研究成果,進行階段性小結,調整研究內容、目標等。
【數(shù)學研究報告】相關文章:
數(shù)學研究報告10-30
初中數(shù)學研究報告07-03
小學數(shù)學課題研究報告范文03-27
小學數(shù)學課例研究報告07-05
研究報告07-03
研究報告的作文06-30
環(huán)境的研究報告07-05
研究報告范文04-26
姓的研究報告10-12
課題研究報告10-17